問題1、打混雙的時候習慣性的站在中間T位,以為這里是中間位置,左右都能兼顧,每次擊球后都積極還原,但被對方重復球調動起來,經常容易失位,錯失封網時機,造成自己一方被動;但不回位,又怕對方左右調動,自己仍然得大步幅追球,效果也不好,到底是否應該積極回位?
問題2、與不同的男伴配合,似乎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叫我注意封直線,有的叫我注意保護斜線,舉個普通的例子:我接發球,快速平推對方反手,因為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過渡直線,我提前搶上網等待,然后直接打死。但偶有意外,那就是對手掙扎著打出對角,此時我已經提前搶到我的正手位了,如果對方出其不意地打出對角線,也就是球到我的反手位,我再折身會比較難,我認為應該后場的男伴注意上來補位,但他又認為這一球應該我來處理;到我注意保護這種斜線球了,但反手又很難下壓,通常只能挑球或者推半場,結果又一下被對方殺死,男伴又說我不應該接這球,那到底該接不該接呢?
問題3、我總是希望看到網前有球就用力下壓,象排球那樣一錘定音,但效果不好的居多,尤其是對方的球速比較快的時候,出手慢半拍,我的扣球很容易就變成半場高球了,男伴叫我讓給他來打,這樣一來我在前場好象無所事事,注意力很難集中,一不留神對方擋個網前球我又漏掉了,結果又被批評封網不夠積極,我該封還是不封呢?
問題4、總是聽到男伴強調我在前面的時候盡量不要挑高球,結果我盡量不挑球,但勉強放網又被對方封網的球員封死了,或者勾個對角拖死,這種情況怎么辦呢?
這些問題存在普遍性。其中站位與移動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問題是球員的控球能力。打比賽的時候,你擊出一個什么樣的球,應該可以對這個球隨后對對手產生什么影響有個了解或猜測,這是根源于對自己技術經驗積累的一種預判,不論你水平高低,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預判能力。For example,你接發球推對方反手然后封直線,就是預判對手很可能要回直線過渡球,因為對手回對角球路相對困難;又比如你搓了一個貼網的球,就沒必要退,因為對手回擊的角度已經很有限,等著在網前收獲成果就是了。這種預判沒錯,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正如童話故事里大灰狼總是壞的,但是,到你長大以后,見識增多,你可能會變成灰太狼的粉,或至少,看看它是不是哈奇士。我的意思是,打球成熟的標志,在于你有沒有根據觀察對手,然后從對手的角度來想問題,簡單來說,這叫做“換位思考”。明知道你在直線封我,我會愿意讓你得逞嗎?你的球,真的有你以為的那么高質量,令得我沒法變化了嗎?實際上,正因為很多女球員或者說司職網前的雙打球員對自己的回球可以對對手產生什么影響無法準確判斷,因此才影響了她接下一球的戰術連貫性,令她不知道下一拍自己該做什么,該跑那邊。所以,既要提高自己的控球能力,增強自信心,也要多練“換位思考”,通過對對方技術特點、能力水平、習慣性動作進行觀察,制定戰術,慢慢封網的經驗才會越積越多。
我提幾點有關網前封網的建議,供各位女同學及雙打司職網前的球員參考:(為方便起見,下面主要以混雙女同學封網為例進行闡述,其他雙打司職網前的球員同樣可類比參考)
一是不用力求每球必殺。很多封網的女球員都一心想著要將前場高球用力扣下去,往往導致失誤增多,或者中了對方腰部控制的陷阱,回球質量不理想,令己方出現更大的防守漏洞;理想的封網,前場運動員無需在網前狂猛扣殺,只需通過擋、撥、推等簡單手法,將回球落點多控制在對方腰部(即對方站位的結合部),迫令對方多回高球,即可產生良好效果。扭曲著面孔來扣殺這些粗活,讓你后面那頭大猩猩干吧,你是吃腦的,要講儀態。
二是曲線控制,破壞對手的慣性球路。所謂曲線控制,即指通過球路調動,令對手無法按慣性動作或慣性思路打球。曲線控制在單打中應用較多,比如對方頭頂擊球后,慣性回中心位置,這兩個位置的連線指向就是他的正手網前,你回他正手網前位置就是“直線球路”,其他三點都是“曲線球路”,如單打中令對方跑曲線越多,則對方消耗體力越大,對技術要求也越高,這是題外話,不再詳述了。而在雙打網前控制時,如果當你擊球時,對方網前隊員站位比你更積極靠前,比如對方放網后緊接著沖上前封網,你接下來的回球應大膽撥、勾對方封網球員的兩邊,這就是封網曲線控制的一個典型應用,反正,就是不給對方沖直線就能打到你的球;如果對方網前隊員站位比你靠后,就多放網,爭取打貼網的球,目的是逼迫對方挑球。當然以上兩點還需結合實際情況,不能不加變通。
三是混雙中封網的站位要注意左右變化。不要有事沒事都站在T字的中心位,這樣兩邊都是漏洞。須理解到在雙打的實戰中(不止是混雙),所謂的中心位置是經常變動的,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范圍,這一點是與單打技戰術的不同。有很多單打技術、能力都很好的球員剛接觸雙打時都十分迷惘,就是因為無法領悟這一點,導致站位過于死板,或者甚至不知該如何站位、如何移動,因漏洞過多導致輸球。雙打封網雖然沒有具體的中心位置,但卻有一個理念上的中心位置:提前出現在對手回球較快、對我威脅較大的線路上;注意,這與單打的理念是不同的,單打重防守,要照顧的范圍更大,所以需要確立一個具體的中心位置,以不變應萬變。具體來說,女同學在雙打封網時,應該先看對方誰接球,然后盡快移動去對方接球運動員對應的直線位置,因為對方的直線球路必然是比斜線要短而快的,這就是“提前出現在對手回球快、對我威脅大的線路上”的體現。此外,你的意識則需放在防范對方的斜線球路上,以便隨時適應對手變化。為何要這樣?對方直線球路往往線路短而球速快,很多時候要靠反應來封網,如果身體不到位,沒那么容易封得好;斜線球路較長,萬一對方擋個斜線球,你意識上有防范了,也能盡早作出判斷及變化封堵斜線。這一段總結的是封網移動左右的變化,謂之:身體壓直線,意識守斜線。
四是混雙中封網的站位要注意前后變化。一般來說,站在前發球線偏后一點點是比較適合封網球員的,當然還得結合你的身高及腿長以及反應速度,一般可以用一個蹬跨步就能搶高點封網的距離是好,如果反應慢些,則還應該再退后一點點。因為站位太前則反應速度跟不上來,就算勉為其難跟得上來,回球也只能擋、頂、撩過去,沒有什么威脅,質量太差還給對方造成反攻機會,技術好的對手用勾對角的手法適當變化一下左右,你還可能連羽毛都摸不到;而太后則跨不上去,無法抓到較佳擊球角度,也一樣沒有用。需要你沖到發球線前面站的情形,一般都是在你這方非常主動的情形下,比如吊了一個貼網球,對方回球點很低,或殺了一個高質量的球,對方回球質量很差的時候。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以前發球線為中心,主動的時候壓前點,相持的時候站后點,被動的時候再站后點,謂之:得勢則主動前壓,相持則避后伺機,被動則分邊退守。
一、二點是控球上的要求,三、四點是站位上的要求,結合起來,就是令大多數男伴都覺得比較舒服的女運動員封網,同時也是令對方比較頭痛的封網了。除了混雙中的應用,在男雙或女雙比賽中封網的時候,這些道理也一樣共通的。
附帶說一下男運動員的要求。首先應該全盤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女運動員的能力來決定戰術。在大多數情況下,盡量將球打去一些己方女方運動員比較容易封直線的位置,要給女運動員充分的信任,即使女運動員很弱,但她站在一個位置,也或多或少能給對手一點壓力的,因為那是在于一個很好封殺的位置,要封死對方不需要多高水平的。萬一不打那些位置,你自己就要有隨時沖上去封網的準備,比如:己方女隊員放了一個正手前場網前球,對方第一時間挑了個斜線后場球,你第一時間選擇在頭頂區殺一個直線,這時也許己方女隊員還未來得及到反手前場來,你就需要注意自己殺球后要上網封反手區網前的可能了。
打雙打永遠要養成意識上的連貫性,有連貫性才有球路、戰術、配合討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