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時間:2019-08-05
單打中的曲線控制與反控制,是羽毛球單打中的意識,是普通愛好者向高更一層愛好者升華的基本條件。其基本理念,即通過破壞對手的慣性動作:特別是移動線路。讓對手不斷需要急停急起調整移動方向,以盡可能消耗對手體力,或直接爭取到有利戰機。當然,光有意識沒有好的步伐和技術做保證的話,就等于空談。技術提高的關鍵在于不斷細化,如何細化?1、能打準的求快,能打快的求準。
2、把處理球時不必要的動作簡單化,實用化,以一致性取代假動作。
3、對于平時失誤率高的,要專門練習。
4、加強對線路變化的理解,多研究曲線球路。
在雙方將近15拍的拉吊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羽毛球單打中,曲線控制與反控制,我們先來看看林丹給黃的所有落點:1、前小。2、后正手。3、前正手。4、前反手。5、后反手。6、前正手(黃還原不到位)。7、后反手。8.后反手(這一拍壓死黃)。感興趣的話您不妨按這8個點的順序在紙上畫一下,看看你得到什么了?你再研究一下黃給林的回球,相信答案是一樣的,只是這個控制與反控制的回合中林占了上風所以得手了。
分析講解:林的8拍中,只有第六拍給對手的是直線球,就是說只有這個球使黃從后場反手到前場正手跑動是個直線(注意!黃當時還原不到位),其他幾拍都在迫使黃宗翰跑曲線。那么曲線球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控制曲線的目的是為了破壞對手在還原過程中的運動慣性,使其不能利用這種慣性順勢迅速起動,只有反復多次的急停變向才能再次起動加速。這樣就大大的破壞了對手的運動速度,同時也會消耗其體力。愛好者都知道對付移動快的對手要多打重復落點,但那只好象拳擊中的一兩拳,而曲線控制理論,則可以理論化至組合拳的級別了。
總結:曲線球的精髓在于破壞對手的慣性,一是移動的慣性,二是意識的慣性。
比方說,當對手在后場正手位回球后,要還原到中場,這時他的反手前場就屬于直線,由于對手從后場正手位還原中場時,可以利用慣性很順利的再到反手位跑直線上網。曲線球就是破壞對手慣性直線跑動的好方式。在上面的例子中,除了前場反手位以外,其他都可以理解為對手的曲線點位。其他曲線球路的控制可以舉一反三。我們在訓練時要求還原要及時到位,但實戰中,還原不及時或不到位是常有的,雖然高水平球員在這個時候還是有機會利用經驗和身體的超強能力來彌補,但即使是彌補,也還是被動的。
再有,不知大家是否遇到過,對手的回球近在咫尺,可你卻打不到甚至毫無反應,為什么?因為你被人打亂了一時的慣性!你欲撲左,球卻往右邊去。這種打亂意識慣性的技巧,可能在雙打中運用會更多,因為雙打是講究意識先行的,人不能等球,要主動須先于來球作好準備;而在單打中的應用,主要在于“誘騙”。舉個例子,你后場劈吊網前,故意順勢向前踏一步,欺騙對手判斷你要上網,對手若把球重復挑回你后場,你踏前一步后即收勢起跳,快速突擊對方空檔,往往有奇效(參見蓋德的告別賽,第一局戰至20:21的那分,林丹獲勝的最后一球,先鋒兵羽的主持人說林丹沒有上網,只是在原地等待起跳突擊,大家找來認真看看,林丹在突擊前是有一個欺騙性的小步的)??雌饋砟惚粚Ψ酱蛄艘苿由系那€,實質上卻是你打了對手一個意識上的曲線。
每個人,在實戰中通過不斷的總結提高,對場地的寬度長度的利用以及線路的控制,都會有不同深度的理解。提倡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是我在教學時的宗旨。強調曲線球的并不是徹底否定直線球路,明擺著對手在后場正手回球后失去重心,根本或基本不可能還原到情況下,給他一個反手前場球,是完全合理的。所以,線路控制的合理觀念,結合實戰中多變的不確定因素,如何令對手更佳被動,是靠不斷的體會、總結、積累才能逐步掌握的。